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,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,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,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,赵融为助军左校尉,冯芳为助军右校尉涨8,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,淳于琼为右校尉。八校尉]皆统于蹇硕——《山阳公载记》
根据《山阳公载记》记载,公元188年五月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,分别是:上军校尉蹇硕、中军校尉袁绍、下军校尉鲍鸿、典军校尉曹操、助军左校尉赵融、助军右校尉冯芳、左校尉夏牟、右校尉淳于琼。虽然有的记载官职不同,但人员是确定的。
西园八校尉的设立,是在黄巾起义之后,汉灵帝有感于天下变乱四起而“留心戎事”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掌握军队,制衡外戚。189年汉灵帝驾崩,不久蹇硕被杀,西园军就此解散,曹操、袁绍逐渐成长为逐鹿中原的诸侯,那么其他几个人有什么样的经历呢?
蹇硕本是宦官小黄门,非常受汉灵帝宠幸。自黄巾军起事以后,灵帝开始留心军事。蹇硕身体壮健,又通晓军事,很受灵帝信任,所以设置西苑八校尉时,以蹇硕为上军校尉,统领西园军,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指挥。
汉灵帝刘宏有两个儿子,长子刘辩,次子刘协,临死前汉灵帝想更立刘协为太子,但由于何皇后与何进等人的存在,只好把刘协托付给蹇硕。蹇硕与十常侍计划除掉何进,结果被十常侍出卖,何进率军威逼内宫,刘辩成功继位为帝。
刘辩继位,何进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身份主持朝政,面对曾经想谋害自己的蹇硕涨8,自然要进行清算。蹇硕疑虑不安,想拉拢中常侍赵忠等人与何进斗争,十常侍没有听从蹇硕的建议,并把蹇硕的信给何进看了,何进令黄门令逮捕蹇硕,将他处死,于是把禁军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。
鲍鸿履历不甚清楚,185年鲍鸿担任右扶风,韩遂等凉州叛军进犯三辅地区。同年八月,朝廷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进军讨伐。鲍鸿作为右扶风也率军协助作战。十一月,有流星划过天际,光芒照耀凉州叛军的营地,驴马嘶鸣,韩遂等人认为不祥,便下令撤军。破虏将军董卓与鲍鸿合兵追击,大破敌军,斩首数千级,称为美阳之战。
188年朝廷派鲍鸿讨伐豫州汝南郡葛陂县的黄巾军,并击破黄巾军。189年三月,鲍鸿因贪污军饷过千万,被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,下狱死。根据史书记载,汉灵帝崩于189年四月,看来鲍鸿是八校尉中死的最早的,死在了汉灵帝前边。
赵融字稚长,凉州汉阳郡人。根据相关史料,董卓之乱后,赵融曾依附于袁绍;袁绍败亡后,赵融又转投曹操。效力于河北时,赵融曾对袁绍表达过不满情绪。理由是袁绍征辟大儒郑玄,却没有尽到应有的礼节。
在曹操麾下时,赵融出任荡寇将军,但相关功绩却不见记载。赵融能获得将军封号,或许与他和曹操“同在西园”的交情有关。狂士祢衡曾经褒贬人物,称荀彧可以“借面吊丧”,隐喻相貌英伟;又称赵融可以“监厨请客”,理由是赵融“健啖肉”,即擅长饮食。
冯芳依附袁术司隶冯方(即冯芳)女,国色也涨8,避乱扬州,术登城,见而悦之,遂纳焉,甚爱幸。——《九州春秋》
冯芳是大宦官曹节的女婿,也是凭借这个身份成为尚书郎,后任八校尉之一。汉廷崩溃后,冯芳依附袁术,避居扬州。据《九州春秋》记载,冯芳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,被袁术纳为夫人,甚至一度想立冯氏为皇后,结果由于后宫争斗被害死。
江北有二桥,河北樊甄俏。中原冯美人,貂蝉第一妙。这是后人整理三国时期美女的一首小诗,冯美人就是冯芳的女儿。曹丕在他的《典论》里也有提及此女,并对袁家诸妇争为皇后的做法表示非常反感。
夏牟记载不明
夏牟的相关史料相当匮乏,只知道他曾任谏议大夫,后加入西园军,是八校尉中记载最少的成员。有一种说法是夏牟死于何进被杀董卓乱政,因事后“分赃不均”而被何进余党杀害。但其实史书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,难以考证。
淳于琼为曹操所杀
淳于琼字仲简,颍川人,西园军解散后,淳于琼追随袁绍,成为袁绍手下大将,与张郃、高览等人齐名。淳于琼的记载相对丰富一些,沮授曾劝袁绍迎汉献帝,据记载淳于琼与郭图反对,最终袁绍没有迎接汉献帝。
官渡之战初期,淳于琼与颜良、郭图攻白马,遭曹操轻兵掩袭,仓促逆战,主将颜良被斩,淳于琼军败而走。袁绍使淳于琼率兵万余,押运粮车,宿营北四十里之乌巢,沮授建议派出蒋奇在其外围,以为巡逻,袁绍没有听从。曹操听从许攸建议火烧乌巢,击败了淳于琼。
根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淳于琼被曹将乐进力战斩杀。而《曹瞒传》记载,淳于琼被曹军俘获并割了鼻子,被带到曹操面前。曹操问淳于琼说:“你今天弄成这样,是什么源故?”淳于琼答:“胜负乃天所控制的,问我干什么?”
曹操想要留下淳于琼性命,许攸劝谏说:“以后他照镜子,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。”听完,曹操同意杀淳于琼。
汉灵帝刘宏是一个极度昏庸的帝王,宠幸宦官、西园卖官导致黄巾起义,天下烽烟四起。虽然设立西园八校尉,意图重振朝廷,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。当时的八大校尉也各奔东西,曹操、袁绍成长为一方诸侯,其他人则流落四处,淹没在历史潮流当中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优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